“我原本想退休了就在家帮忙照看孙子的,哪料村里的党员直接把我‘赶上架’,硬是选我来当这个村支书。”谈起三年前的“交接棒”,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那良村小学退休教师、党支部书记李春回忆说,当时心里一片茫然,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,担心自己不能胜任。

“我们相信,她既然能把村里的孩子一批批教成材,也一定能当好大家的‘头’,当好村里最大的‘官’。”回想起2017年“搭班子”的往事,那良村的村干部说,支书李春就是他们的主心骨,有她在,大家的心就会聚在一起,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。
事实证明,李春和她的村干部团队做到了。这两年多来,那良村相继将市级“文明村”“生态村”等荣誉收入囊中,2020年村党支部还被旧州镇党委授予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,这让李春和村干部团队的干劲更足了。
老师“出山”当村支书,村里两年出了13个大学生
“今年有5个学生考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等学府,全村两年来出的大学生就有13名。”李春说,她在那良小学教书30年,这些金榜题名的学子大都在她那里接受过知识的启蒙。
“她刚被选为村支书时,离办好退休手续才43天。”市委宣传部派驻那良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黄俊峄说,因为李春在村里人缘好,一退休村里的党员就选举她当“头”。
由于李春是老师出身,在抓控辍保学工作中,学生和家长都特别配合。如今,那良村小学已开设1至6年级,193名学生无一辍学。“当老师时间长了,对孩子有着天然的感情。”李春说,为让村里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,她还与驻村干部及村“两委”干部一起挨家动员,把村里50名学龄前儿童也编成两个班送入村幼儿园接触知识的启蒙。
那良村委副主任陈凤冲说,在村里,许多人都是李春的学生,哪家家境优劣,她也略知一二。去年,在走村串户中,李春发现有两户贫困户的小孩正在就读职业教育院校,就立刻指导村里为其申请“雨露计划”资助,帮他们争取到了3000元的经费。
“我要帮他们打气,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。”李春说,每年的重要节日,她都会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到学校开展慰问活动,为孩子们送来学习用品,送来关爱和鼓励。看到村干部如此重视教育,作为帮扶单位的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在2020年6月30日又筹措了3000多元物资,对村里的留守儿童、困难家庭进行慰问,使村干部在群众中讲话更有底气、更有威信。
随着尊师重教风气的日益浓厚,自2017年李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,该村除了无人辍学之外,还有13名学子升入大学深造。数量虽然不多,但李春告诉记者,那良村的总人口才1753人,这个数据已令她和村干部们高兴了好一阵。
村里学习文化的氛围浓起来
支书是新的,副主任是新的,文书是新的,团支书是新的,那良村的这一届村干部很特别,5个村干部4个是“新兵”。
“真是一片茫然,但李老师愿意一点点学习当村支书,我们几个‘新兵’也跟着壮起胆子来。”村文书陈利告诉记者,当看到支书开始学习电脑时,他也跟着学,不能给这位“班长”拖后腿。
“看到他们的认真劲,我就把单位里的电子表格、文档处理窍门慢慢教给他们。”来自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驻村工作队员廖思睿说,经过学习,现在连团支书、副主任等村干部都会用电脑办公了。
“我现在成村里的‘管家’了,用电脑报账等业务我也算是上手了。这都要感谢支书的鼓励,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。”陈利谈到他们几个“新兵”经过4个月的“集训”后能独立操作电脑办公时,激动不已。
村干部认真学习,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,自然带动村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水平。
“《中国机长》、新版《智取威虎山》等电影都被请进了村里,两年来已放映了近30场。”同是市委宣传部派驻村的工作队员张咏说。为让群众观影更舒服,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还特意准备了小凳子候着。由于是1K以上画质的数字电影播放,每场都有50至100人的观众。
现在,村民不仅爱上了看电影,还涨了不少影评知识,大家说得头头是道。不仅如此,“在放电影前,村干部、村民还一起打一场篮球,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感情,再在观影中陶冶情操。”黄俊峄说。
学生纷纷争当致富带头人
“你是我们的老师,又动员这么多回,我再不干出点样子,不像话嘛!”在培养致富带头人的路上,李春获得的“面子”不少。
如今的那良村,致富带头人张显灵的养殖场已达到了保持5000羽生态鸡的规模;张永坤的肉猪养殖场,仅去年就成功存栏40头母猪……
老师“出山”当支书,学生信心满满,纷纷争当致富带头人。
“现在陆屋至南宁市伶俐的二级公路穿村而过,不仅方便了我们运输种养的农产品,还为我们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用,我们的收入自然也高了不少。”看到自己的产业发展项目顺风顺水,村民对以李春为首的村干部频频点赞。
陈凤冲告诉记者,现在他除了做好村干部的工作之外,还试种“巴西人参”,这种花、叶、茎、根都可卖钱的新经济作物,一公顷产值将达90至105万元。他说,一旦试种成功,他也可以成为一名致富“标兵”,带着乡亲一起奔小康。
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,结对帮扶单位不断加大帮扶力度,仅2020年,帮扶干部到村里走访贫困群众72人次,帮助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6.4237万元的产业奖补,12户贫困户获得了非固定性扶贫公益性岗位,月均工资1200元。
“现在,我和其他村干部都成‘熟手’了,也渐渐知道了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。”李春告诉记者,如今,那良村经过与广西园丰公司、灵山县工业区投资开发公司、灵山宇峰保健品公司等企业合作,至8月份已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8.1826万元的收入。
来源:钦州日报